关于蒙台梭利教室的环境创设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霍力岩
北京蒙台梭瑞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 孙晓玲
关于蒙台梭利教室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环境创设的总体目标和环境创设的具体原则。其中总体目标的设定基于我们对环境的定位,即环境应当成为儿童之家和儿童的学习场所。环境创设的具体原则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总体目标的逐层细化,是实现环境创设总体目标的有力保障。
一、环境创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蒙台梭利关于环境创设的理念论及我们对环境的理解,我们将环境定位为:儿童之家和儿童的学习场所。这也即是我们创设环境的总体目标。
(一)儿童之家:教室及整个幼儿园应当体现家的要素——温馨、舒适、方便(实用性)、安全(私密性);儿童是教室的主人,教室里环境中的一切都要符合和体现儿童的习性、爱好与能力,方便儿童的行动。
(二)学习场所:教室及整个幼儿园应当体现出安静、独立且蕴含民族文化的氛围。
环境创设中要巧妙地运用三元素,即色彩、光线和音乐。
二、环境创设的具体原则
环境创设的具体原则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要求逐层细化与落实。
(一)环境创设的宏观原则
1. 区域齐全原则
每个教室中必须有七个位置相对固定的区域,一般每学期调整一次。每个区域的大小要根据本班孩子的需要来设定,而不是平均分配。为了合理地设置每个区域的大小,教师可以做连续2周的“人口分布图”观察,根据进入每个区域的孩子人数,可分析出本班孩子的兴趣所在,从而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调整每个区域的大小。
2. 满足集体活动又兼顾个别学习的原则
教室环境既要满足集体活动又能满足个别学习的需要,每个区域要半封闭半开放。半开放是为了满足集体活动的需要,保证有足够容纳全体儿童和教师的场地;半封闭是为了满足儿童个别学习的需要,保证相关区域位置临近,使儿童能够就近活动,而每个区域又相对独立,以避免互相干扰。区域的设置要因地制宜,千万不可教条。
3. 就近操作原则
(1)方便材料搬运;
(2)让儿童有更长的时间用于操作材料本身;
(3)提供了保证材料安全的可能性;
(4)便于教师的观察,使根据孩子的需要来调整区域变成可能。
4. 通道畅通原则
区域设置必须考虑教室内的交通通道,以方便儿童行走和活动。进行区域活动时,孩子之间、孩子与柜架之间、地毯与地毯之间以及桌子与桌子之间必须留有通道,做到任何时候都可以畅通无阻(如场地有限,可设计单行线运动方案,既可以保证儿童行动自如,又可以保证材料的安全)。
5. 生命教育原则
教室里必须要投放有生命的动植物。必须要有一盆大叶植物和若干小型盆栽植物以及适宜教室中饲养的小动物,如金鱼、乌龟等。既美化了环境,又可以让孩子学习照顾动植物,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6. 和谐之美原则
整个环境要和谐统一、协调一致且清新雅致。让孩子们体会到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
7. 体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氛围原则
(二)环境创设的中观原则
1. 桌子与工作毯
(1)应根据每个区域的活动材料所需的操作场地的要求(必须在地面?必须在桌面?还是两者皆可?具体列表统计)来确定投放在该区域的工作毯和桌子的数量。这样既能观察到进入该区域的儿童人数及频率,从而根据需要来调整区域大小,又能让儿童学会等待。
(2)一定要认识到桌子和工作毯都是可以活动(能够搬运)的。
2.柜架
(1)应根据学习材料的长度、宽度、高度及形状来选择适宜的柜架。
(2)一定要认识到柜架是可以活动(能够搬运)的,并且是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而移动的。因此柜架的设计一定要方便搬运且安有轮子。(注:要用带
刹车的万向轮,以保证儿童及活动材料的安全)
(3)可以按区域来区分柜架的颜色,以此作为方便儿童物归原位的错误控
制。
(三)环境创设的微观原则
1. 学习材料的投放原则
(1)材料的丰富性(数量上的保证):每种工作材料要投放3~5份。
(2)材料的层次性:学习材料要有难易程度区分,体现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性。每种工作材料必须体现3个以上的层次:
a.按年龄层次分:必须要有分别适合大、中、小等3个年龄层次的儿童操
作的材料;
b.按难易层次分:必须要有基础性操作材料、选修性操作材料、研究性操作材料等3个层次的材料。
(3)材料的系列性:材料之间体现循序渐进的关系,构成教学顺序:
a.每种工作材料要形成系列,体现从易到难的顺序。如倒的工作:倒的材料可分为固体材料和液体材料;固体材料又可分为:大的颗粒——小的颗粒——粉末;倒的器皿又可分为从有嘴有把——有嘴无把——无嘴有把——无嘴无把;倒的动作按难易程度又可分为从一对一倒(即从a 倒到b)——一对多倒——平均分的倒;
b.不同的工作材料要形成系列,构成教学顺序:如a工作是b工作的基础,a和b就要放在一起;a要放在b的前面等。蒙台梭利教育的感官材料和数学材料都有这种系列性,所以不能随意摆放,以免破坏材料之间内在的系列性。
(4)投放的材料要有数量控制:要按份投放,小颗粒必须记数。
(5)多投放选修型、研究型和程序性工作的材料,少投放一些前导性(单一的动作练习)工作的材料。
2. 学习材料的摆放原则
(1)每份工作必须装在1个托盘(或容器)里,以方便儿童取放。
(2)材料在教具柜上必须按份(个、套等)正面摆放,不能前后叠放、上下叠放,不能反放、倒放、斜放,以方便儿童取放,同时培养儿童的秩序感。
(3)每份材料要按照能显现自身特点的方式摆放,便于儿童观察和选择。
(4)所有材料要统一放在距教具柜边沿约1cm的位置上,材料的边沿要和教具柜的边沿平行,便于儿童观察和选择材料,同时有利于培养儿童珍惜材料、小心呵护材料的意识。
(5)每份材料之间要留有可轻松伸进两名儿童的手的空隙,便于两名儿童同时取放相邻的材料。
(6)不同的材料要按材料之间的相关性、内在联系、难易关系和教学顺序来摆放,蒙台梭利教育的经典材料必须按规定的要求摆放。
3. 自制学习材料的要求
(1)要有教育目标和文化内涵。
(2)要有错误控制,即儿童能发现错误并自行订正错误。
(3)每个材料要设有2个以上的兴趣点。
(4)必须是半成品,即经过儿童的操作可以成为成品(成果)。
(5)儿童操作后形成的成品最好是立体的。
(6)可重复操作,即可拆开后再供其他儿童重新操作。
(7)能体现和谐之美。
(8)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以培养儿童环保意识。
(9)不是单一的动作练习,而是使儿童能够通过操作材料来学习完整地做成一件事。
4. 现成教具材料的利用原则
(1)儿童能够进行配对、分类、排序的操作。
(2)设置错误控制。
(3)把大堆的同类材料用分类的方法分成小份,可供多个儿童进行不同
内容的操作。
(4)每份材料要有数量控制。
(5)通过操作能产生成果。
5. 具体区域中学习材料的投放要求
(1)日常区:教师要多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程序性工作。日常生活练习的教育目的之一,是让儿童学会完整地做成一件事,为后面的各区域学习打下基础。建议重点创设、投放用水区、烹饪区和娃娃家的工作。
(2)感官区:蒙台梭利已为我们设计了很丰富的经典操作材料,我们需要做的是:
a. 根据情况投放各个材料相关的文字卡片;
b. 设计经典材料典型的操作提示卡,以引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性操作;
c. 投放能表现儿童操作成果的半成品作业纸张或废旧材料,使儿童能把操作成果凝固住。
(3)数学区:蒙台梭利已为我们设计了很丰富的经典操作材料,我们需要做的是:
a. 设计相关的延伸活动,投放相应的材料(以立体材料为主),以鼓励儿童反复操作;
b. 设计相应的作业纸张,让儿童把操作成果记录下来。
(4)语言区:因语言方面的学习材料很多,但可供操作的材料太少,教师要多收集和设计可供儿童操作的立体材料。此区域材料投放的重点是教师要利用现有的语言教材,把它们改造成蒙台梭利语言教育的学习材料。
(5)科学文化区:因科学文化区的操作材料较少,教师要多收集和设计可供孩子们操作的立体材料。
(6)艺术区:艺术区的材料较丰富,投放时要注意分类。老师要多制作一些操作步骤提示册。提倡多制作立体的作品。 |